CMA+ 開幕儀式

在「工業4.0」浪潮下,製造業正積極探求轉型革新,提升產品和服務的競爭力。 為配合業界升級轉型的需求,香港中華廠商聯合會(廠商會)旗下的CMA檢定中心於9月14日正式宣布科技商品化中心「CMA+」的成立。

「CMA+」佔地5,000呎,坐落於火炭工業區,鄰近科學園。 中心設有分子實驗室、有機化學實驗室,以及分析化學實驗室等先進創科設備,方便夥伴企業進行研發,減輕他們在產品設計和開發方面的資本投入。 同時,「CMA+」深入了解業界需求,與科研機構搭建溝通橋樑,為企業配對合適的技術方案。 在試運階段,已有10多間企業進駐或正洽談加入「CMA+」,涵蓋綠色能源、環境項目、健康與衛生、先進材料、食品與藥品,以及生物科技等領域。

為隆重其事,CMA檢定中心舉行「CMA+」開幕儀式,並邀得特區政府創新科技署署長潘婷婷擔任主禮嘉賓。

廠商會會長史立德致辭時表示,基礎科研向來是香港優勢,具備高水平的大學科研機構和頂尖人才,為「再工業化」發展提供養分;「然而本港科研往往停留在中、上游階段,未必切合廠商生產時的需要,以致工業界嘗試科技創新時,難以物色合適的技術和合作夥伴。」

有見及此,廠商會2019年起醞釀成立科技商品化平台,以解決香港應用科研不足的短板和推動產業關鍵技術的突破;「我們結合自身的商業網絡,以及旗下CMA檢定中心的檢測認證服務,推動政、產、學、研四方合作,使本地科研項目更能切合生產和市場需求,從而令科研成果可以更短時間、更低成本推出市場。」 史會長續指,隨着國家正在全速發展成為世界製造強國,並支持香港發展成為國際創新科技中心,香港應該把握好這個歷史機會,加快在本地發展科技成果「中試熟化」平台,聚焦「科研後、量產前」的中間性測試環節,從而完善香港整個創新產業鏈。

CMA檢定中心主席暨廠商會副會長駱百強指,將「科技商品化平台」取名為「CMA+」,寓意是檢定中心在原有的檢測本業上,為「政、產、學、研」四方提供「科技商品化」服務。 除了創科和實驗室設備,「CMA+」亦會針對科技企業在草創階段遇到的問題,提供四大支柱服務;「由技術與認證支援、製造商及供應鏈聯繫、融資與法律支援,到市場營銷技巧一應俱全,讓企業可以透過CMA+迅速對接所需服務及合作夥伴,讓科研成果更容易『落地』。」

駱主席舉例指,「CMA+」在試運階段已成功為本地大學科研團隊提供技術配對, 與CMA檢定中心子公司CaTAGene合作建立的「流動RT-PCR檢測實驗室」, 此PCR新型冠狀病毒檢測儀器能在40 分鐘內快速診斷出新型冠狀病毒,加上輕巧便攜,操作方便, 已獲意大利、南美及中東等多國政府及醫療機構採用。 駱主席期望未來有更多合作夥伴加盟,令「CMA+」發展為前期創科育成中心,為香港高科技產業長遠發展出一分力。